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柏杨再谈中国人,意义大不同。20年前,一部《丑陋的中国人》风行天下。柏杨横批中国人的劣根性,震动海内外。在当时中国的话语体系里,柏杨的言论成为尖锐的匕首,刺痛和惊醒国人。中国文化史中,从来就有柏杨这样的人,但能正常存在的极少,他们往往被当做异数,无法归类,难以评价。
推荐文章
"虚拟中国人Ⅰ号"的动脉灌注
虚拟中国人
VCH
动脉灌注
浅析俗语中的中国人价值观
俗语
中国人
价值观
中国人造奶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造奶油
现状
优势
发展趋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柏杨再论中国人
来源期刊 新世纪周刊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批判精神 再论 中国文化史 话语体系 文化遗产 劣根性 经济背景 中国大陆 国民性格 批判立场
年,卷(期) 2007,(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3
页数 2页 分类号 G1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批判精神
再论
中国文化史
话语体系
文化遗产
劣根性
经济背景
中国大陆
国民性格
批判立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财新周刊
其它
2096-1251
10-1344/F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8号院三里屯SOHO
32-235
出版文献量(篇)
28920
总下载数(次)
8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