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索原代心肌细胞培养的条件和方法,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案,为组织工程心血管相关研究提供心肌细胞来源.方法:实验于2006-04/07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出生2 d内的SD大鼠8只,切取心肌组织,将其反复剪成约1 mm3的块状,加入4 mL消化液(0.8 g/L的胰酶+2×105 U/L胶原酶),然后收集细胞放在DMEM(pH7.2)培养基进行培养,以4×108 L-1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并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用4 g/L台盼蓝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不着色者为存活细胞,并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共计数800个细胞,其中42个染色阳性,成活率为95.89%.细胞培养未贴壁时心肌细胞呈圆形;24 h后心肌细胞贴壁生长,细胞伸出伪足呈梭形、多角形;3~4 d后形成细胞簇,并可出现同簇细胞的同步搏动,最后心肌细胞连接成片生长.结论:该心肌细胞培养方法存活率较高,是一种可靠的的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推荐文章
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
心肌细胞
原代培养
心肌细胞鉴定
Actin免疫组化
原代心肌细胞培养
原代心肌细胞
培养
存活率
纯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良的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肌细胞 原代 培养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快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8-1169,封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31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06.05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东进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 196 436 9.0 12.0
2 王强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 106 816 13.0 26.0
3 李庆国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 36 123 6.0 9.0
4 朱凌云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1 3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63)
二级引证文献  (49)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肌细胞
原代
培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