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沙子沉积后的再次活动和贯入是深水碎屑沉积层系的重要作用。北海中部和北部的古近系地层很好地记录了这些作用所形成的特征,那里有大规模的砂岩贯入体在很大范围对砂岩和泥岩层段的储层形态和流体流动性质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规模、形态以及与母岩砂体的关系,在北海古近系地震资料中看到的大规模砂岩贯入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翼状砂岩贯入体,表现为从边缘陡倾的整合砂体的一侧或顶部(有时)发源的不整合地震异常,可能属于沉积成因或贯入成因。这些贯入体的厚度可达50m,可以10~35°的角度切入已压实的泥岩层段达100~250m。翼状贯入体的形成可能与原有构造没有关系,但通常会利用包围泥岩中的多边形断层系。 第二类:锥形砂岩贯入体,表现为从独特反射点发源并向上延续约50~300m的锥形振幅异常,而这种反射点位于可能的母岩砂体的上方几米至1公里处。这些贯入体的厚度可达60m,其大部分范围都与层面不整合,倾角介于15-40°之间。供砂层系的性质是推测的,但可能具有近于垂直的软弱带,如喷蚀通道(blowout pipe)或多边形断面,而贯入体本身似乎并不受原有断层系的控制。 第三类:项部贯入岩复合体,是在较大规模母岩砂体之上形成的贯入体网络。这些贯入体要么太薄,要么形状太复杂,因而地震数据无法很好地显示。尽管各个贯入体的规模很小,但所构成的顶部贯入岩复合体的体积却可能有重要意义。 大规模的砂岩贯入体通常终止于不整合面,如Balder组底面(古新统最上部)、Frigg组顶面(下始新统)或渐新统底面,在那里它们可能已突出古海底。由于砂岩贯入体通常都有很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因此可以成为重要储层和厚泥岩层序中有效的流体通道。由于砂岩贯入体的地层位置�
推荐文章
一种大规模体数据压缩体绘制策略
体绘制
小波变换
矢量量化
多分辨率
超微型贯入仪的研制及其应用
超微型贯入仪
非饱和土
团聚体
强度分布
不均匀性
结构性
反应堆压力容器及堆内构件整体大规模三维有限元地震分析
反应堆结构力学
地震分析
有限元
大规模
楔刀作用下软硬互层岩体贯入破坏试验研究
隧道掘进机
声发射
高速摄像
软硬互层
应力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规模砂岩贯入体的地震描述
来源期刊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砂岩 地震描述 不整合面 碎屑沉积 流体通道 流动性质 地震资料 地震异常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41
页数 26页 分类号 P618.130.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砂岩
地震描述
不整合面
碎屑沉积
流体通道
流动性质
地震资料
地震异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双月刊
北京学院路31号
出版文献量(篇)
64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