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胃肠管间质瘤是最常见的胃肠管原发的间叶源性肿瘤.胃肠管间质瘤的发生是由KIT基因突变导致KIT蛋白的组成性激活引起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也与胃肠管间质瘤的发病机制有关.KIT的突变位点主要是exon11、exon9、exon13和exon17;PDGFRA的突变位点主要是exon18、exon12和exon14.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参数、对甲磺酸依马替尼的反应与突变所在的位置及突变类型相关.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个选择性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临床应用是胃肠管间质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里程碑.本文就胃肠管间质瘤基因突变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概述.
推荐文章
胃肠道间质瘤基因突变与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
基因突变
病理
分子靶向治疗
耐药
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肿瘤
诊断标准
基因
蛋白
预后
热性惊厥相关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热性惊厥
癫痫
基因突变
离子通道
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
间叶源性肿瘤
基因
靶向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胃肠间质瘤基因突变和分子靶向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国际外科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甲磺酸伊马替尼 KIT PDGFRA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33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
字数 22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03.2008.05.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春临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62 207 8.0 11.0
2 张谢夫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82 265 8.0 12.0
3 刘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66 225 9.0 11.0
4 陈文超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31 102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肠间质瘤
甲磺酸伊马替尼
KIT
PDGFR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外科学杂志
月刊
1673-4203
11-5396/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2-606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12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143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