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DNA同源重组原理敲除S.lincolnensis NRRL 2936中lmbU基因,筛选获得该基因缺陷株S.lincolnensis JLUa2,其不具备林可霉素生物合成能力.利用构建的不同重组质粒转化缺陷株,发现含有质粒pHBUYX335的缺陷株重新获得了林可霉素生物合成能力.单一回补下游基因lmbY和lmbX不能使缺陷株重新恢复林可霉素合成能力;而同时回补lmbU基因和下游基因lmbY和lmbX却能回补这种缺陷,缺陷株林可霉素合成能力的丧失不仅是由下游基因的破坏而引起,证实了lmbU基因是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根据不同重组质粒上装载的基因片段性质推测了lmbU基因可能的启动子.
推荐文章
林可霉素生物合成培养基的优化
林可霉素
Plackett-Burman
面分析
基优化
在林可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铵离子调控作用的酶学研究
林可链霉菌
林可霉素
补料分批发酵
谷氨酰胺合成酶
丙氨酸脱氢酶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中toyF基因的克隆与丰加霉素合成相关性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
toyF基因
基因敲除
丰加霉素
基因簇
庆大霉素生物合成基因genD1的研究
庆大霉素
甲基化
生物合成
接合转移
genD1基因
绛红色小单孢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林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lmbU的敲除及其遗传回补
来源期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同源重组 敲除 遗传回补 林可霉素生物合成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5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360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惠展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65 477 9.0 20.0
2 吴海珍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4 127 7.0 10.0
3 叶江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5 85 4.0 7.0
4 吕彩霞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11 1.0 2.0
5 杨捷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28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同源重组
敲除
遗传回补
林可霉素生物合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6-3080
31-1691/TQ
16开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4-382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9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714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