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不仅是佛教的基石,也深刻影响了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强调道德在宗教生活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把道德作为涉及人的因缘果报的枢纽、关键.由于它强化行为主体的道德作用,从而使善恶报应思想具有了积极的伦理道德意义.佛教因果报应的精神就是强调主体的自觉性,特色就是建立在因果律基础上的道德自我约束力.因果报应思想与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使它所倡导的许多道德准则也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这对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新时代视角下因果报应论的诠释和启示
因果报应论
科学无神论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儒林外史》的佛教思想初探
吴敬梓
儒林外史
佛教思想
纳兰性德与佛教
纳兰性德
佛教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一切皆苦
五蕴聚合
因果报应
山庄皇家寺庙额联蕴含的佛教思想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
匾额
楹联
佛教思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发乎道德,应乎福祸——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精神与特色
来源期刊 五台山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 道德 伦理 精神 特色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佛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9
页数 5页 分类号 B94
字数 54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6176.2008.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延锋 6 28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
道德
伦理
精神
特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五台山研究
季刊
1000-6176
14-1080/B
16开
山西省太原市并州南路116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5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2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