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中国传统德性之一的"谦"德,一般指谦逊、谦卑和谦虚.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阐述了"谦"的含义和根据,而且还论证了"谦"的价值.一般认为,"谦"的价值在于其有益于修德、为学、待人和持业.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重视"谦"德,以至于出现了某种过谦的倾向.西方亦有"谦"的传统,不过与中国古代的"谦"德相比,西方的"谦"德不易走向极端化.当代中国社会虽然正在向现代性社会转型,但"谦"德仍然有其价值.我们应当在接续传统精华的同时,吸取两方"谦"德的有益成分,以重塑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谦"德.
推荐文章
当代伦理学视野中的孔子德性伦理
德性
规范
孔子
德性伦理
论悲剧在当代的命运
悲剧消亡
悲剧经验
文化悲剧
当代民间传统家具的创新研究
民间传统家具
创新
家具材料
中间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谦"的德性传统及其当代命运
来源期刊 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哲学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谦"德 德性 传统道德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8-576
页数 19页 分类号 B0
字数 语种 英文
DOI 10.1007/s11466-008-0035-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谦"德
德性
传统道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哲学前沿
季刊
1673-3436
11-5743/B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5层
eng
出版文献量(篇)
72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