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临床表现、作用机制及其预后.方法 报告2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后的转归.结果 2例均以腹痛、恶心、鼻出血、血尿、便血伴有全身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典型的凝血因子异常.维生素K1是治疗这类中毒的特效药物.结论 新型抗凝血灭鼠药作用机理是干扰凝血酶原的合成,破坏正常凝血机制及增加出血倾向.对于急性出血、无基础病、既往无出血和家族病史,并有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一定要警惕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可能,同时重点询问流行病史和药物、毒物接触史,并送检毒物,包括残余食物、胃内容物、血和尿等.要及时加用维生素K1治疗.维生素K1用药期需要连续几周,我们建议持续60 d.能使治疗时间缩短.在最后一次服用维生素K1后的24 h、3 d及1周分别检查凝血酶原时间以最后确定是否可以停止治疗.维生素K3、K4等合成药物对此类鼠药中毒无效.
推荐文章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致凝血异常12例临床分析
血液凝固障碍
中毒
维生素K缺乏
抗凝血灭鼠剂杀它仗的合成
杀它仗
抗凝血灭鼠剂
4-羟基香豆素
药物合成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致凝血异常12例临床分析
血液凝固障碍
中毒
维生素K缺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抗凝血灭鼠剂中毒-附2例报道
来源期刊 血栓与止血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抗凝血 灭鼠药 凝血机制 维生素K1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95.4
字数 22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6213.2008.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晓莉 江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科 27 93 4.0 8.0
2 罗敏智 江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科 32 106 5.0 9.0
3 刘婷婷 江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科 18 92 4.0 9.0
4 程洪波 江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科 43 127 5.0 9.0
5 魏宇靖 江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科 10 3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抗凝血
灭鼠药
凝血机制
维生素K1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血栓与止血学
双月刊
1009-6213
44-1513/R
广州昌岗东路250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2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45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