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棒状链霉菌种内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克拉维酸高产菌株.该实验选用舒巴坦钠耐受性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B71-3-10和甘油耐受性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B71-14为亲株,优化了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和融合条件,最终得到遗传稳定性良好的融合子F14.该融合子的克拉维酸产量提高到650.35 mg/L,分别比亲株S.clavuligerus B71-3-10和S.clavuligerus B17-14的克拉维酸产量高36.77%和20.84%.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应用到棒状链霉菌克拉维酸高产菌株的选育中,证明了其可行性、高效性及成效显著性.
推荐文章
原生质体诱变及融合选育那西肽高产菌株
那西肽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诱变
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ARTP诱变选育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
阿维拉霉素
绿色产色链霉菌
原生质体
ARTP诱变
发酵
原生质体诱变及高通量筛选选育链霉素高产菌株
灰色链霉菌
原生质体
诱变
高通量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阿霉素高产菌株及发酵产品质量的初步分析
阿霉素
原生质体
选育
高产菌株
产品质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克拉维酸高产菌株
来源期刊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棒状链霉菌 克拉维酸高产菌株 原生质体融合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5
页数 5页 分类号 Q813.2
字数 36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6510.2008.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艳萍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95 435 11.0 14.0
2 张阳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6 59 3.0 6.0
3 张恺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1 2 1.0 1.0
4 郭金体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棒状链霉菌
克拉维酸高产菌株
原生质体融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2-6510
12-1355/N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38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25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