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蓝藻爆发是环境污染引发的重要事件之一,随之产生的蓝藻毒素又直接危及区域水安全.该论文采用蚕豆和大蒜根尖微核试验研究了太湖蓝藻暴发期间蓝藻滤液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同阴性对照相比,所有试验处理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影响显著增加;对大蒜根尖细胞微核发生率而言除蓝藻滤液8倍稀释液的影响不显著外,其它水平效应显著高于阴性对照,而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暴发期蓝藻滤液原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发生率影响显著高于阳性对照(0.8 mg·mL-1环磷酰胺)的效应,从而说明蓝藻暴发时期蓝藻滤液具有较强的遗传毒性.通过微核试验效果分析,蚕豆作为植物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稳定性都优于大蒜材料.
推荐文章
太湖蓝藻生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气候变化
太湖
蓝藻暴发
应对措施
太湖蓝藻死亡腐烂产物对狐尾藻和水质的影响
蓝藻腐解液
穗花狐尾藻
水质
解酒灵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评价
解酒灵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太湖蓝藻爆发过程的仿真研究
蓝藻仿真
无线传感器网络
粒子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太湖蓝藻滤液的遗传毒性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科学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蓝藻 微核试验 遗传毒性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8-211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49
字数 29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8873.2008.0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晓玲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6 133 7.0 11.0
2 邓自发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8 238 10.0 15.0
6 徐德琳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 27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蓝藻
微核试验
遗传毒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科学
双月刊
1008-8873
44-1215/Q
16开
广州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030
相关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