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亚稀褶黑菇和稀褶黑菇的ITS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比较,首次报道了亚稀褶黑菇的ITS1和5.8S区域.在ITS区域中,不同采集地的亚稀褶黑菇与稀褶黑菇的5.8S rDNA具有100%的同源性,而两侧ITS之间表现出种内和种间的多态性,种内的差异均不超过5%,种间的差异达10%左右.ITS序列分析方法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定方法.
推荐文章
亚稀褶黑菇的化学成分研究
亚稀褶黑菇
化学成分
甾醇类
神经酰胺类
亚稀褶黑菇的中毒表现
亚稀褶黑菇
红菇素
中毒
亚稀褶黑菇对小白鼠肝肾超微结构的影响
亚稀褶黑菇
LD50值
超微结构
亚稀褶黑菇提取液诱导小白鼠肝肾细胞凋亡
亚稀褶黑菇
小白鼠
肝肾细胞
细胞凋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稀褶黑菇和稀褶黑菇的ITS序列分析
来源期刊 菌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rDNA 多态性 红菇属 鉴定方法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7-242
页数 6页 分类号 Q94
字数 26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6472.2008.02.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平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1 582 14.0 22.0
2 陈作红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65 890 18.0 25.0
3 尹军华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22 1.0 2.0
4 龚庆芳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9 121 8.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97)
二级引证文献  (90)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rDNA
多态性
红菇属
鉴定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菌物学报
月刊
1672-6472
11-5180/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2-49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1
总下载数(次)
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