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保护下制得30~50 nm的氧化亚铜(Cu2O)微粒,在此基础上以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为模型研究了Cu2O纳米微粒对细菌的毒副作用.通过测定Cu2O纳米微粒对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流式细胞术(FCM)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的改变及杀菌作用,并通过暗场显微成像和扫描电镜图对照揭示了氧化亚铜纳米微粒抑菌杀菌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Cu2O纳米微粒通过吸附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破坏细胞壁致使细胞结构发生严重变化,从而影响其形态与功能,再进一步损伤膜结构导致通透性的改变从而达到抑菌杀菌的作用.
推荐文章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策略
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性分子
小分子蛋白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食品工业
金黄色葡萄球菌-20 ℃冷冻损伤修复
冷冻损伤
修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分布的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基因
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氧化亚铜纳米微粒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互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B辑 学科
关键词 氧化亚铜纳米微粒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小抑菌浓度 流式细胞术
年,卷(期) 2008,(12)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0-1104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原芳 35 161 7.0 11.0
2 黄承志 64 214 8.0 12.0
3 沈成灵 1 0 0.0 0.0
4 祁文静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化亚铜纳米微粒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小抑菌浓度
流式细胞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化学)
月刊
1674-7224
11-5838/O6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3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500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