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别以SiO2微粉、石英砂和高岭土为硅源,用不同粒度的石墨为碳源,Fe2O3、H3BO3和NaCl作为催化剂,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碳化硅晶须.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晶须的形貌和组成,研究了3种硅源、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和不同粒度的石墨对SiC晶须生成及形貌的影响,探讨了晶须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选用SiO2微粉作为硅源,H3BO3作为催化剂所合成的SiC晶须生成量和形貌都较好;不同粒度的原料会在反应空间和反应速度上对晶须的生成产生不同的影响,当石墨粒度为100目时效果较好;在晶须的顶端发现催化剂熔球,推测合成机理为VLS机理.
推荐文章
镧热还原法制备金属镱研究
镧热还原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钒钛的过程研究
碳热还原
碳化钒钛
固溶体
溶胶凝胶、碳热/硼热还原法制备ZrB2-SiC-LaB6超细复相粉体
ZrB2-SiC-LaB6
溶胶凝胶
碳热/硼热还原
超细复相粉体
超高温陶瓷
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氮化钒
五氧化二钒
氮化钒
碳热还原
氮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碳热还原法制备SiC晶须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碳化硅晶须 SiO2微粉 石墨 粒度 机理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79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050.4+3
字数 24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930.2008.06.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明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5 832 15.0 20.0
2 张军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2 232 9.0 13.0
3 崔曦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27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32)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化硅晶须
SiO2微粉
石墨
粒度
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6-7930
61-1295/TU
大16开
西安市雁塔路13号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0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75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