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原子能科学技术       
摘要:
研究了碳在铀表面注入、梯度注入、反冲注入及离子束辅助沉积改性工艺.采用俄歇电子谱仪(AES)分析碳改性层沿深度方向的成分分布;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改性层的结构;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极限湿热腐蚀实验,比较腐蚀前后样品表面的形貌变化,对改性层抗腐蚀机理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改性工艺均实现了碳离子在铀表面的注入或沉积,碳离子注入可在铀的表面形成碳化铀;45 keV能量辅助轰击沉积碳、50 keV能量及梯度能量碳离子注入改性层的抗腐蚀性能较优,先离子溅射沉积再碳离子辅助沉积形成的改性层的抗腐蚀性能最差.改性层腐蚀以点蚀为主,样品的腐蚀呈现在腐蚀点向基体和周围扩展,改性层致密无缺陷的区域则未发生腐蚀.
推荐文章
离子束辅助沉积铌提高铀的抗腐蚀性能研究
离子束辅助沉积
离子注入
腐蚀
离子注入碳对铀表面初始氧化行为影响的研究
离子注入
铀表面
初始氧化
俄歇电子能谱
银离子注入TiN薄膜的抗菌性和抗腐蚀性研究
银离子注入
抗菌性
抗腐蚀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铀表面离子注入碳改性层抗腐蚀性研究
来源期刊 原子能科学技术 学科
关键词 离子注入 辅助沉积 腐蚀
年,卷(期) 2008,(8) 所属期刊栏目 快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5-690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40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郎定木 40 144 8.0 9.0
2 王晓红 13 80 6.0 8.0
3 肖红 26 59 5.0 6.0
4 白彬 35 150 8.0 10.0
5 梁宏伟 2 9 2.0 2.0
6 严东旭 2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离子注入
辅助沉积
腐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原子能科学技术
月刊
1000-6931
11-2044/TL
大16开
北京275信箱65分箱
1959-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719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795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