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常用的反褶积方法有多种,这些反褶积方法都是基于传统的褶积模型,在做反褶积前,先要对衰减地震道做振幅补偿,因而在提高分辨率时具有局限性.在传统的褶积模型中,假设子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幅不发生变化,实际上子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幅是逐渐衰减的,因此需要建立能够描述子波动态传播的褶积模型.以动态褶积模型为理论基础,不需要对衰减地震道做振幅补偿,可直接实现分辨率处理.将对脉冲反褶积与动态反褶积结果进行比较,效果表明,动态反褶积方法具有双重功能:具有提高地震分辨率的功能;具有由于吸收引起振幅衰减的补偿功能.理论模型分析与实例计算验证了动态反褶积方法的正确性.
推荐文章
时频域动态反褶积方法研究
广义S变换
振幅谱
动态反褶积
地震分辨率
吸收衰减
动态反褶积中的反射系数序列时频特征研究
反射系数序列
动态反褶积
时频谱
对数时频谱
频率域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
频谱分析
频谱分解
子波设计
反褶积
资料处理
基于欧拉反褶积方法计算辽宁地区重力变化场源特征
欧拉反褶积
重力场变化
辽宁地区
潜在地震危险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动态反褶积研究及效果分析
来源期刊 石油地质与工程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动态反褶积 动态子波 时频分析 褶积模型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3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31.443.7
字数 19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17.2008.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仕军 43 437 13.0 18.0
2 曾涛 23 76 5.0 7.0
3 彭才 8 118 6.0 8.0
4 常智 5 73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197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态反褶积
动态子波
时频分析
褶积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地质与工程
双月刊
1673-8217
41-1388/TE
16开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中山路
36-117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7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99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