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预镀铋膜法修饰铂电极,用该电极对痕量Pd、Cd同时进行了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Pd、Cd在富集中和铋形成类似于汞齐的合金,溶出峰良好.讨论了在不同沉积液和沉积时间下得到的铋膜电极的性能和富集时间、富集电位及底液pH对金属离子测定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分别对10~100 μg/L、20~200 μg/L和50~500 μg/L 3个不同浓度系列的Pb2+、Cd2+进行了同时测定,Pb、Cd溶出峰电流与Pb2+、Cd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Pb2+、Cd2+浓度的线性范围均为10~500 μg/L;富集时间为180 s时,Pb2+、Cd2+的检出限分别为0.38 μg/L和0.82 μg/L.利用本方法测定了蔬菜中Pb的含量,并与原子荧光分析法做了对比,结果令人满意.
推荐文章
基于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的铂修饰电极检测痕量铅和镉
重金属离子
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预镀铋膜
预镀汞膜
铂微电极
铋膜电极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食物中的锌和铜
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铋膜电极
铋膜电极电位溶出法测定痕量铅、镉、锌
铋膜电极
电位溶出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预镀铋膜修饰铂电极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铅、镉
来源期刊 分析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预镀铋膜 铂电极 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重金属离子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7-181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
字数 44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3820.2008.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杜晓燕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7 262 9.0 15.0
2 姜宪尘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 78 3.0 3.0
3 王舒然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60 593 12.0 21.0
4 公维磊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 80 3.0 3.0
5 孙倩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7 83 3.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661)
二级引证文献  (118)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2)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8)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25)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3(2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4(2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5(2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预镀铋膜
铂电极
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重金属离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化学
月刊
0253-3820
22-1125/O6
大16开
长春人民大街5625号
12-6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3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123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