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用铋膜电极代替汞膜电极同时测定食物中锌和铜元素含量的新方法.[方法]以预镀铋膜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铂电极作为辅助电极, 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黄豆和板栗样品中锌和铜元素的含量.考察了镀铋液浓度、底液的种类和浓度、初始电位、电沉积电位、终止电位及电位增量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在1.0 mol/L硫氰化钾底液中,锌和铜均有灵敏的溶出峰,线性范围分别为0.20~12.00和0.10~6.00μg/ml, 检出限分别为2.08、5.49μg/L,回收率为91.20%~104.50%.在所选择的电位范围内, 铋膜稳定性较好, 多次测定锌和铜的峰电流基本不变.[结论]铋膜电极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合于食物中锌和铜元素含量的同时分析.
推荐文章
铋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人发中锌的含量
铋膜电极
阳极溶出伏安法
测定
人发
基于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的标准重金属铜溶液检测研究
溶出伏安法
重金属铜
丝网印刷金电极
修饰液
检测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硫酸锌中的铅和镉
阳极溶出伏安法
玻碳电极
硫酸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铋膜电极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食物中的锌和铜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铋膜电极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3-1305,1307
页数 分类号 S125
字数 31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1.03.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文斌 廊坊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16 43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57)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铋膜电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