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液氧煤油发动机高室压推力室冷却技术,讨论了多条内冷却环带、人为粗糙度、内壁铣槽结构和隔热镀层等主要技术措施.对带人为粗糙度的平直通道内流动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时均流数值模拟,分析了人为粗糙度局部强化换热机理.对多条液气膜冷却环带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内冷却流量对冷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置人为粗糙度和采用冷却环带技术可有效降低推力室局部气壁温,以煤油为冷却剂的高压推力室冷却方案应以再生冷却结合多条液气膜冷却技术为主,综合采取人为粗糙度、高导热材料、隔热镀层等技术措施.
推荐文章
液氧/煤油高压推力室液膜冷却环局部过热分析
液体火箭发动机
推力室
液膜冷却
传热计算
烧蚀
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弹性金属密封技术探讨
高压补燃发动机
弹性金属密封技术
密封机理
特型金属密封
软金属密封
500tf级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研制进展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液氧煤油
大推力
关键技术
半系统试车
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系统
液氧/煤油发动机
系统组成
试验能力
工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液氧煤油发动机高压推力室冷却技术
来源期刊 宇航学报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液氧煤油发动机 推力室 液膜冷却 强化换热 再生冷却 人为粗糙度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推进技术与动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245,259
页数 5页 分类号 V434+.14
字数 33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3/j.issn.1000-1328.2008.01.04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贵田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15 110 6.0 10.0
2 陈建华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7 48 5.0 6.0
3 夏开红 3 15 3.0 3.0
4 吴海波 6 16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6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液氧煤油发动机
推力室
液膜冷却
强化换热
再生冷却
人为粗糙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宇航学报
月刊
1000-1328
11-2053/V
16开
北京838信箱
2-167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587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