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制得一种新的超微/纳米复合胶体,基于纳米六方氮化硼对硅油的润滑性改善作用机制以及六方氮化硼(h-BN)和石墨(C)的相似性质,通过将h-BN和C混合后高能球磨,然后真空烧结,最后与硅油混合后重新进行球磨细化,制备出BN-C-硅油复合胶体.探讨了该胶体的结构形态、润滑机制以及摩擦盘表面粗糙度对其润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该胶体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无论在常温还是高温下,该胶体的摩擦因数显著低于BN-硅油胶体和纯硅油;BN-C-硅油胶体的润滑性能受摩擦副粗糙度的影响,粗糙度值越小,胶体的摩擦因数越小.结合汗腺式金属陶瓷烧结体(干摩擦因数为0.25)的结构特点,研究了该复合胶体的应用,结果表明浸渍该胶体后可得到200 ℃下干摩擦因数为0.13的高温自润滑金属陶瓷.
推荐文章
油酸修饰纳米BN/TiN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纳米添加剂
BN
TiN
自修复
润滑机理
氟硅油的润滑性能
氟硅油
γ-三氟丙基
润滑性
添加剂
腐蚀性
氟硅油高温性能的研究
氟硅油
润滑油
高温性能
氟硅油用作高温航空润滑油的研究
高温润滑油
氟硅油
热氧化安定性
润滑性
黏温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BN-C-硅油超微/纳米高温润滑胶体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润滑与密封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硅油 复合胶体 高温自润滑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6
页数 4页 分类号 TH117.2
字数 30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08.04.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佐民 武汉理工大学摩擦学研究所 80 659 14.0 21.0
2 郭红 武汉理工大学摩擦学研究所 4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8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硅油
复合胶体
高温自润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润滑与密封
月刊
0254-0150
44-1260/TH
大16开
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828号广州机械科学研究所
46-57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35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5388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