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癫痫皮质脑电图发作间期异常放电(IED)的表现特点与其病理学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应用IED判断致痫灶的可能性.方法 以22例术前采用长程颅内电极埋置,术后病理学证实为FC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长程颅内皮质脑电图监测结果,将患者的皮质IED分为4类:棘波、重复性棘慢波、多棘波以及低波幅快节律.手术中将IED集中且可能为致痫灶的皮质部位切除后,除常规病理学分析外,根据微小清蛋白(PV)免疫组化染色评价标准进行半定量分析对比.结果 共收集到完整的病理标本20例.经统计各IED分型之间组织标本的PV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8,P>0.05),但在数值上,棘波的PV平均分数最高,为8.00;多棘波的最低,为5.60.FCDI型中,棘波占58%,明显多于其他3类IED,而3例FCD Ⅱ B患者的IED皆为低波幅快节律.结论 虽然应用PV半定量评分标准分析各种IED类型问的致痫性差异不大,但棘波的PV值最高,而且重复性棘慢波、多棘慢波与低波幅快节律在FCD病理严重程度级别高的患者中更易出现,提示它们的致痫性有高于棘波的趋势.
推荐文章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与难治性癫痫
局灶皮质发育不良
癫痫
难治性癫痫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继发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进展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难治性癫痫
手术治疗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所致难治性癫痫的微创神经外科治疗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难治性癫痫
神经导航
皮质电极描记
基于VBM-DARTEL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脑灰质体积异常检测方法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结构磁共振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
灰质体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皮质脑电图特点及其病理学改变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癫痫 大脑皮质 发育障碍 病理学 脑电描记术
年,卷(期) 2008,(17)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3-115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42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376-2491.2008.17.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勇杰 15 98 7.0 9.0
2 蔡立新 3 30 3.0 3.0
3 朴月善 1 4 1.0 1.0
4 刘磊 1 4 1.0 1.0
5 卢德宏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癫痫
大脑皮质
发育障碍
病理学
脑电描记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杂志
周刊
0376-2491
11-213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588
19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130
总下载数(次)
4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4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4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4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4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4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4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4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4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4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3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3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3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3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3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3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3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3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3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3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2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2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2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2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2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2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2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2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2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2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1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1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1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1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1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1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1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1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1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1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