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因疾病原因,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对生命具有深切体验,其中既有对死亡的恐惧,又有对审美的永恒超越。他对死亡意味的消解在其独特的诗化表达下,为人类提供了艺术对抗现实的精彩范例,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命自由、死亡消隐的完美精神境界。本文通过对其名作《秋颂》及其他作品的联系分析,对此进行了概括性阐释。
推荐文章
济慈的死亡哲学观
济慈
死亡哲学观
从《夜莺颂》看济慈的死亡观
夜莺颂
济慈
死亡观
光荣的荆棘路--论济慈诗歌审美的转变
湖区旅行
诗歌审美
人文主义
消解与重构:电子媒介对审美文化的影响
电子媒介
审美文化
消解
重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论济慈对死亡意味的审美消解
来源期刊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济慈 死亡意味 审美消解 《秋颂》
年,卷(期) 2008,(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101
页数 2页 分类号 I561.07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伟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24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济慈
死亡意味
审美消解
《秋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月刊
1008-8024
37-1333/G4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1号行政办公楼
24-194
出版文献量(篇)
1264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