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明确收获指数在小麦品种选育中的作用.[方法]选用特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小麦,设低、中、高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熟期类型小麦收获指数与产量的关系.[结果]中密度下,株高和穗长与群体产量呈正相关,与个体产量呈负相关,倒二叶面积、旗叶长、倒二叶长和宽对群体产量有利;高密度下,穗长与群体、个体产量均呈正相关,株高、旗叶面积和倒二叶面积则呈负相关.灌浆速度和灌浆持续期在中高密度下均与群体产量呈正相关.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株高、穗长、叶面积、穗粒重、灌浆速率、株高构成指数、结实小穗数和粒叶比等与收获指数和群体产量的关系密切.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竞争环境下的单株生物产量差别不同.[结论]小麦高产品种的选育应将收获指数和生物量同时作为选择指标.
推荐文章
基于气象资料的中国冬小麦收获指数模型
气象
冬小麦
收获指数
模型
春小麦不同品种农艺性状与收获指数的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农艺性状
收获指数
产量
近二十年中国冬小麦收获指数时空格局
冬小麦
收获指数
时空变化
原生脱粒稻麦收获机的研制
稻麦收获机
原生脱粒
钩齿结构
脱粒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收获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高产育种 产量 收获指数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农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7-479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12.1
字数 17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8.02.03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安浩军 17 59 4.0 7.0
2 柴建明 4 20 2.0 4.0
3 李亚敏 2 17 1.0 2.0
4 孙振委 1 1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5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高产育种
产量
收获指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