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陶瓷胶态成型过程悬浮体中产生团聚体的微观机理,根据液体介质中陶瓷粉体颗粒之间的作用势,建立了团聚体产生的微观结构模型.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悬浮体中粉体团聚的显微结构进行"准"直接观察,发现悬浮体中存在2种团聚体形态:Ⅰ型团聚体(硬团聚)和Ⅱ型团聚体(软团聚),揭示了团聚体的产生是由于浆料的固相含量偏离了稳定固相含量.研究发现:悬浮体中的团聚体会遗传到陶瓷体中,并对陶瓷构件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探讨了团聚体对烧结体的结构及力学性能影响的原因.当悬浮体中固相含量低于稳定固相体积分数ψ0时,悬浮体中会形成松散团聚即软团聚;当固相含量超过ψ0时,悬浮体中会形成紧密团聚即硬团聚:当固相含量等于ψ0时,悬浮体具有均匀分散的稳定结构.由于悬浮体固相含量偏离稳定周相含量ψ0而在悬浮体中产生的团聚体,会由于原位周化而遗传到坯体之中,影响烧结体结构的均匀性.
推荐文章
GF/PP复合材料悬浮法工艺中偶联剂的应用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悬浮法短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偶联剂性能
制动摩擦噪声产生机理与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振动与波
制动器
摩擦
噪声
产生机理
控制措施
原位固化氧化铝悬浮体及其陶瓷性能研究
原位固化
zeta电位
悬浮体粘度
固化温度
固化时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悬浮体中团聚体的产生机理及其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硅酸盐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团聚体 悬浮体 胶态成型 颗粒间作用势 陶瓷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英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4-269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17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54-5648.2009.02.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勇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73 2711 27.0 42.0
2 汪长安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02 944 16.0 24.0
3 孙阳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4 273 6.0 16.0
5 郭瑞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5 50 5.0 5.0
6 周立忠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3 23 3.0 3.0
9 陈瑞峰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 6 1.0 1.0
10 丁钰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团聚体
悬浮体
胶态成型
颗粒间作用势
陶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硅酸盐学报
月刊
0454-5648
11-2310/TQ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2-69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32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