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在0.1 mol/L硼砂溶液中pH对黄铜循环伏安行为及吡咯在黄铜电极表面电聚合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FT-IR)对聚吡咯(PPy)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高或较低的pH均使黄铜电极初始活性溶解的电位下降,在pH为9、10、11、12时,黄铜电极初始溶解电位增大至0.9 V左右,表面可生成一层钝化膜.在此条件下吡咯可以在黄铜电极表面发生电聚合,形成致密的聚吡咯膜.SEM显示电聚合后黄铜表面形成一层平整致密的薄膜.FT-IR证实了吡咯在黄铜表面的电聚合,并且硼酸盐掺杂进入PPy膜中.
推荐文章
温度和pH对硼在水溶液中聚合形式影响的研究
含硼饱和水溶液
温度
pH
硼氧配阴离子
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复鞣加脂剂
复鞣加脂剂
乙二胺
马来酸酐
菜油
丙烯酸共聚物
水溶液聚合法
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双水相聚合过程中的单体分配
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
聚乙二醇
分配系数
电聚吡咯固定化酪氨酸酶电极的制备及性能
酪氨酸酶
聚吡咯
电化学固定化
酶电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硼砂水溶液中吡咯在黄铜电极上的聚合
来源期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聚吡咯 循环伏安 黄铜 硼砂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6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46
字数 20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627.2009.02.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永明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 43 285 8.0 15.0
2 杨文忠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 92 534 11.0 18.0
3 刘瑛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 32 139 7.0 10.0
4 尹晓爽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 36 170 7.0 10.0
5 袁园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 10 35 3.0 5.0
6 赵迎春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吡咯
循环伏安
黄铜
硼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7627
32-1670/N
大16开
南京市浦珠南路30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43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