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者设计和实现了基于树木年轮信息动态估算树木材积生长量模型TGTRing.利用该模型动态估算了中国红壤丘陵典型区千烟洲三种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和碳蓄积量.结果表明:马尾松的年生物量和碳蓄积量的增长曲线分别在林分年龄17年和18年左右开始出现拐点,湿地松、杉木的年生物量和碳蓄积量则均在林分年龄15年左右开始出现拐点;20年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碳蓄积量杉木林最高,分别为171.697 t/hm2和92.29 tc/hm2,其次为湿地松林,分别为147.639 t/hm2(未割脂)和135.743 t/hm2(割脂)、80.18 tc/hm2(未割脂)和73.72tc/hm2(割脂),马尾松林最低,为133.84 t/hm2和73.92 tc/hm2;平均年生物量和碳蓄积量杉木林最高,分别为8.58 t/hm2/yr和4.61 tc/hm2/yr;湿地松林次之,未割脂和割脂湿地松林生物量分别为7.38和6.76 t/hm2/yr、碳蓄积分别为4.01和3.69 tc/hm2/yr;马尾松林最低,分别为6.69 t/hm2/yr和3.70 tc/hm2/yr;到2006年为止,千烟洲马尾松林乔木层总生物量和碳蓄积量分别为3324.43 t、14156.64 tc,杉木林分别1326.97 t、713.27 tc:湿地松林按未割脂算分别为14156.64 t和7688.21 tc,按割脂算分别为13015.97 t和7068.78 tc;千烟洲湿地松人工林因为割脂原因,乔木层总生物量损失1140.67 t,总碳蓄积量损失619.43 tc.
推荐文章
江西千烟洲湿地松人工林碳蓄积及其与水分的关系
生物量
树干液流
生长模型
碳蓄积
江西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蓄积特征
千烟洲
碳储量
生物量
马尾松
湿地松
杉木
木荷
千烟洲试验区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人工林
养分元素
生物循环
江西省人工造林碳蓄积的时空过程
江西省
人工造林
碳蓄积
TGTRing模型
InTEC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树木年轮信息的江西千烟洲人工林碳蓄积分析
来源期刊 地理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树木年轮 生物量 碳蓄积 TGTRing模型 千烟洲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生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83
页数 15页 分类号 Q94
字数 132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375-5444.2009.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邵全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24 3098 31.0 49.0
2 刘纪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81 13318 65.0 112.0
3 陈卓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2 539 8.0 12.0
4 杨海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9 247 6.0 15.0
5 黄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6 387 12.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5)
共引文献  (1178)
参考文献  (4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159)
二级引证文献  (28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6(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7(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9(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1(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4(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2(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3(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4(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5(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6(4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7(4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8(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9(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树木年轮
生物量
碳蓄积
TGTRing模型
千烟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理学报
月刊
0375-5444
11-1856/P
16开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2-109
193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20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27155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