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蒸汽在过冷表面进行滴状冷凝时的初始液滴形成机理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应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两种方法对水蒸气冷凝前后镁表面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检测,发现冷凝后镁表面上氧含量明显增加,而且随着过冷度和冷凝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为了深入分析氧含量的增加是整个表面都反应造成的还是仅局部反应导致的,建立了镁与凝液反应的动力学关系,并推算出初始液滴所占面积分率远小于1的结果.同时电子探针的扫描检测结果证明氧元素在镁表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凝液所占面积分率的图像处理结果与动力学计算结果相吻合.因此,初始形成的冷凝液仅在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不是以薄液膜的形武覆盖表面,即滴状冷凝初始液滴的形成机理在纳米尺度下符合固定成核中心假说.
推荐文章
滴状冷凝初始液滴的形成机理
滴状冷凝
初始液滴
电子探针
纳米
机理
组合表面调控液滴特性强化蒸汽冷凝传热
凝结
传热
格子Boltzmann模拟
表面
组合传热模型
传热强化
蒸汽冷凝液回收改造总结
蒸汽冷凝液
密封水
改造
喷淋液滴在中低压饱和蒸汽环境下传热特性研究
喷淋液滴
饱和蒸汽
传热特性
表面温度
平均温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蒸汽冷凝初始液滴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滴状冷凝 初始液滴 反应动力学 电子探针 扫描电镜 机理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化工、动力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6-81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021.3
字数 442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天庆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73 468 12.0 17.0
2 张庆瑜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92 897 16.0 25.0
3 孙相彧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19 233 11.0 15.0
4 穆春丰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3 29 3.0 3.0
5 夏松柏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2 22 2.0 2.0
6 陆巧羽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1 1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
193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滴状冷凝
初始液滴
反应动力学
电子探针
扫描电镜
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8608
21-1117/N
大16开
大连市理工大学出版社内
8-82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999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