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与其南侧毗邻盆地,是在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复杂构造系统,共同构成造山带南缘逆冲推覆系.震旦-志留纪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经历了早期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至晚中生代-新生代发生块断造山.多期、多类型原型盆地的横向并列、纵向叠加奠定了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多种勘探领域.区内前陆冲断构造带勘探潜力大,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后期改造程度弱,应着重从"内幕型"、"影子盆地型"、"非常规型"气藏等不同领域进行选区,力争实现勘探突破.
推荐文章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加里东期古隆起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成藏条件
震旦系-下古生界
古隆起
加里东期
江汉平原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盆地序列及油气前景
烃源岩
成藏特征
盆地序列
油气前景
秦岭-大别造山带
大别造山带铁路隧道气体燃烧的地质意义
大别造山带
铁路隧道
天然气
海相沉积
烃源岩
推覆体
勘探重点
合肥盆地
南大巴山造山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构造特征
变形(地质)
油气勘探
造山运动
大巴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潜力及选区方向
来源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潜力 勘探选区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6-17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132.1
字数 52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112.2009.02.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2)
共引文献  (14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海相地层
油气潜力
勘探选区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实验地质
双月刊
1001-6112
32-1151/TE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2060号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0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