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这里所谈的“借”,实则“借光”,是指利用知名度较高的各种艺术形象及古今名人,对之进行另一番想象、引申,创造出新的形象或生活画面的构思方法。首先,借的对象十分自由、广泛,除了对文学名著和艺术作品可以借用以外,一切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事物均可借用。如可以唤醒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让它穿过历史的隧道,来到人间,以千年的“古眼”来看崭新的时代。
推荐文章
巧借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
生活情境
创设方法
巧借课堂言行推动学生品质发展
课堂言行
推动
品质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巧借信息技术实践新课改
高中数学
信息技术
新课程整合
巧借导学案,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导学案
构建
高中
语文
高效课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巧“借”出美文
来源期刊 中学生:初中作文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借” 美文 艺术形象 艺术作品 文学名著 秦始皇陵 知名度 兵马俑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4
页数 5页 分类号 G623.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海燕 24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借”
美文
艺术形象
艺术作品
文学名著
秦始皇陵
知名度
兵马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生:初中作文版
月刊
1003-0204
11-1066/C
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丙12号
2-555
出版文献量(篇)
6165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