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医药临床杂志       
摘要:
目的:观察驱铜加用丹参粉针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70例WD患者分为驱铜组30例和护肝组40例,驱铜组单纯予DMPS驱铜,护肝组DMPS驱铜加用丹参粉针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均治疗8个疗程.2组治疗前后测定肝功能和血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驱铜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而护肝组治疗后血清HA、LN、Ⅳ-C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除HA值外2组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WD患者短期内驱铜加用丹参粉针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推荐文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效果
肝豆状核变性
肝纤维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青霉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18例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豆汤
肝豆状核变性
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评估
肝豆状核变性
层粘蛋白
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丹参粉针剂联合谷胱甘肽护肝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改善作用的观察分析
来源期刊 中医药临床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铜肝纤维化 丹参粉针剂 谷胱甘肽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咏竹 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129 700 14.0 18.0
2 胡纪源 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84 520 11.0 18.0
3 吴君霞 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29 89 6.0 7.0
4 王训 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83 386 10.0 16.0
5 赵静 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21 31 3.0 4.0
6 薛本春 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15 95 5.0 9.0
7 丛时兵 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8)
共引文献  (76)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豆状核变性
铜肝纤维化
丹参粉针剂
谷胱甘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临床杂志
月刊
1672-7134
34-1268/R
大16开
198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8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65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