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看上去显得特别突兀,实际上它的出现却有着多方面的必然性.一方面,它应合了汉末魏晋时代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反拨潮流,努力将音乐从礼的柬缚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在先秦两汉之时出现的许多音乐美学命题,为他的理论思考提供了资源.此外,在汉末魏晋之际日益高涨的自然精神和分析方法,也为嵇康提供了新的观念和工具.
推荐文章
嵇康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嵇康
美学
哲学
现实意义
竹林七贤嵇康思想研究
嵇康
儒道思想
个体意识
嵇康养生思想探析
嵇康
养生思想
神补
谈喻昌学术思想的形成背景
喻昌
学术思想
《尚论篇》
《医门法律》
《寓意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嵇康"声无哀乐"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
来源期刊 中国音乐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嵇康 音乐美学 理论背景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民族音乐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8
页数 4页 分类号 J609.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承华 54 298 10.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声无哀乐论》
嵇康
音乐美学
理论背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音乐
双月刊
1002-9923
11-1379/J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德外丝竹园
2-26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99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