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奈唑胺是1987年合成的第一个噁唑烷酮类抗生素,化学名称为(S)-N[[3-[3-氟-4-(4-吗啉基)苯基]-2-氧代-5-恶唑烷基]-乙酰胺.它通过与细菌50S亚基附近界面的30S亚基结合,抑制mRNA核糖体链接,阻止70S初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杀菌和抑菌的双重作用.
推荐文章
利奈唑胺治疗血小板减少合并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分析
利奈唑胺
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
血小板减少
利奈唑胺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
风险因素
剂量调节
33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回顾与分析
利奈唑胺
血小板
不良反应
调查分析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回顾性研究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成年人
血小板减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奈唑胺致可逆性明显血小板减少3例
来源期刊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 药物不良反应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病例报道·病案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1-30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978.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赖瑛 10 46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6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
药物不良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月刊
1005-0698
42-1333/R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3号
38-187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83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8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