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综述了砷与不同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比较了不同形态砷与蛋白结合能力的差异,进而讨论了砷的毒性与形态的关系.砷摄入体内后首先会进入血液,部分与血液中的蛋白结合,结合态和游离态的砷化合物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各个器官、组织,甚至进入细胞内部与其他功能蛋白、受体、酶等发生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各种蛋白等活性分子的正常生理活动.在这过程中,不同形态砷的毒性也会体现在与蛋白相互作用能力的强弱上.同时,砷的解毒过程也在进行着,人们在ars操纵子中发现的两种去毒性蛋白与砷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将砷从细胞内排出,从而去除砷毒性的有效机制.
推荐文章
农药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农药
相互作用类型
相互作用机制
相互作用影响因子
单宁酸与大豆分离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大豆分离蛋白
单宁酸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HIV蛋白酶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人类免疫缺损病毒
HIV
蛋白酶抑制剂
药物相互作用
药动学
药效学
亮黑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亮黑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砷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分析科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蛋白 形态 相互作用 质谱 色谱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5-472
页数 8页 分类号 O657|O613.63
字数 448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4)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蛋白
形态
相互作用
质谱
色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科学学报
双月刊
1006-6144
42-1338/O
16开
湖北省武汉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38-20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8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57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