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福州市2007年、2008年晚稻新品种(组合)联合区试20个杂交稻组合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穴穗数、穗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但经偏相关分析,穗实粒数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负值,且不显著,其余的4个性状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穗实粒数与产量真实关系不密切,其余的4个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穴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其中穗总粒数的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穴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但穗粒数通过穴穗数对产量的间接负效应值较大.因此,在福州地区杂交晚稻的选育中,首先应注重穗粒数的选择,兼顾穴穗数,同时保证一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推荐文章
杂交晚稻整齐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研究
杂交晚稻
整齐度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两系杂交晚稻整齐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研究
水稻
整齐度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玉米杂交种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遗传相关
通径分析
杂交中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性的分析
杂交中稻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相关性
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杂交晚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分析
来源期刊 福建农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杂交晚稻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粮食作物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
字数 27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2301.2009.03.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交晚稻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建农业科技
月刊
0253-2301
35-1078/S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34-15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4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9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