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波动光学理论建立了激光在多孔结构材料中传输的物理数学模型,计算了多孔结构材料有效吸收系数ε0(λ)和材料本身吸收系数ε(λ)及多孔结构特性参数A/St的变化关系.利用吸收系数ε(1.06μm)约为0.56的材料通过浸渍和高温烧结法制备不同孔径的多孔结构材料,采用Lambda 900型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多孔结构材料样品在1.06μm附近的吸收系数,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多孔结构材料的有效吸收系数ε0(1.06 μm)随着A/St的增加而降低,其变化趋势和理论计算结果一致.为此,在材料本身的吸收系数一定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多孔结构特性参数A/St,制备出吸收性能更好的多孔结构材料.
推荐文章
非灰系统当量灰吸收系数的反演
当量灰吸收系数
辐射反问题
温度场
共轭梯度法
基于非线性优化由近岸水总光谱吸收系数提取浮游植物光谱吸收系数方法研究
浮游植物光谱吸收系数
海水光谱吸收系数
非线性最优化
黄东海非色素颗粒与黄色物质的吸收系数光谱模型研究
斜率经验值
黄色物质
非色素颗粒
吸收系数
气液分离强化传热多孔结构毛细上升特征
毛细力
烧结
多孔介质
传热
红外热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孔结构材料有效吸收系数的计算模型和实验分析
来源期刊 兵工学报 学科 军事
关键词 光学 多孔结构材料 有效吸收系数 多孔结构特性参数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3
页数 5页 分类号 E951.4
字数 33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1093.2009.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绪良 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95 751 15.0 24.0
2 张拴勤 32 130 6.0 10.0
3 谢卫 12 35 3.0 5.0
5 卢言利 15 60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光学
多孔结构材料
有效吸收系数
多孔结构特性参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兵工学报
月刊
1000-1093
11-2176/TJ
大16开
北京2431信箱
82-144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44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