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物权区分原则随着物权法出台,已从理论走向法律化.但是,我国学者设计的物权区分原则是在借鉴德国区分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其理论背景是物权行为理论与负担行为、处分行为的划分理论.这种理论背詈与我国民法传统理论、立法与实践并不一致,也与我国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不相协调.物权法第十五条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我国物权区分原则,但其立法理由不明.为了准确适用物权区分原则,有必要对这一原则的理论问题重新进行讨论,并对区分原则的含义或内容作出明确的界定.笔者以为,理论上,应当以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分作为物权区分原则的理论依据:物权区分原则的含义应当是多层面的,主要包括: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区分;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区分;原因行为效力与结果行为效力的区分.
推荐文章
论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
侵权请求权
论行政公开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行政公开
参与原则
程序正当
参与
论数字作品转售对权利用尽原则的适用
权利用尽原则
数字作品
发行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
绝对权与相对权的区分标准
绝对权
相对权
物权
债权
对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物权区分原则的理论与适用
来源期刊 人民司法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事实行为 物权区分原则 原因行为 物权法 负担行为 物权行为理论 物权变动模式 处分行为 债权形式主义 法律行为
年,卷(期) 2009,(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8
页数 6页 分类号 D92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应秀良 12 12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事实行为
物权区分原则
原因行为
物权法
负担行为
物权行为理论
物权变动模式
处分行为
债权形式主义
法律行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司法
半月刊
1002-4603
11-1602/D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北花市大街9号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83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22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