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硅基底上分别制备了无掺杂和掺杂Cu的氧化钒薄膜.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无掺杂的薄膜为多晶V2O5,掺杂Cu的薄膜为非晶态.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掺杂Cu的薄膜为铜钒氧化物膜,其中Cu离子表现为+2价,V离子为+4与+5价的混合价态.随着Cu掺杂量的增大,+4价V的含量增加.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V2O5[KG-*1/4]薄膜在掺杂Cu以后其放电容量有显著的提高,其中Cu2.1VO4.4薄膜在100次循环后容量还保持为83.4 μA·h·cm-2·μm-1,表现出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
推荐文章
钴氧化物/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钴氧化物
碳复合材料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膜
超级电容器
氧化锰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水热反应
氧化锰
纳米结构薄膜
锂离子电池
W/BDD薄膜电极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硼掺杂金刚石
电极
氧离子
电解
锂钒氧化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的表征
锂钒氧化物
X射线衍射分析
烧结
锂离子电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磁控溅射制备的铜钒氧化物薄膜及其电化学性能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铜钒氧化物薄膜 磁控溅射 阴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1-975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46
字数 32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1-0790.2009.05.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全峰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31 194 9.0 13.0
2 吴孙桃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 31 484 11.0 21.0
3 徐富春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11 91 6.0 9.0
4 蔡敏真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物理系 2 3 1.0 1.0
5 张梁堂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 1 2 1.0 1.0
6 宋杰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3 28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7)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铜钒氧化物薄膜
磁控溅射
阴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