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经脉理论先后出现向心型与循环型两种模式,二者的理论意义与临床价值不同.①前者主要表达四肢腧穴远道效应的规律性,体现手足经脉本义;后者说明气血运行方式,反映中医对机体结构与功能整体协调原理的认识.②经络腧穴理论内容的形成,多数基于前者而非后者.③未识或混淆不同经脉模式,误以循环模式为经脉理论的主体或代表,并只在此理论框架下解说和研究经络腧穴,是造成当今经络认识研究出现重大学术失误的症结所在.
推荐文章
《黄帝内经》经脉理论与络脉理论是各自独立的理论
《黄帝内经》
经脉
络脉
经脉理论
络脉理论
《黄帝内经》讲的主要是经脉理论
经脉理论
经脉循行
经脉病候
经脉诊断
经络系统
《黄帝内经》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经脉理论演变及原因探析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经脉理论
演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经脉理论的两种模式
来源期刊 中国针灸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经脉 模型 理论
年,卷(期) 2009,(12)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6-1020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4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京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89 431 12.0 17.0
2 史欣德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20 94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3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经脉
模型
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针灸
月刊
0255-2930
11-2024/R
大16开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5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02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320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