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暂性前脑缺血后大鼠海马细胞的死亡形式,为深入研究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和脑缺血后治疗时间窗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大鼠脑缺血(15min)再灌注(0.5h~7d)动物模型、HE染色、TUNEL法原位标记DNA末端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处理.结果 HE染色显示,缺血后24h细胞出现损伤表现,进行性加重,直至缺血后7d.缺血后12h,可见TUNEL阳性细胞,进行性增多,48h增加更为明显.72h达高峰;然后有所减少,但至缺血后7d,依然存在.以上损伤和阳性细胞主要位于海马CA1区.结论 短暂性前脑缺血后,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共同参与了大鼠海马细胞的死亡过程,二者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且皆主要发生在海马的选择性易损区.
推荐文章
牛磺酸对沙土鼠短暂性前脑缺血作用研究
短暂性脑缺血
沙土鼠
牛磺酸
缺血大脑保护
大鼠局灶性短暂脑缺血后前脑室下带的神经发生
大鼠
脑缺血
前脑
脑室下带
神经发生
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动态变化
脑缺血
再灌注
海马
TUNEL
Caspase-3
细胞凋亡
葛根素对短暂性前脑缺血大鼠学习能力及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药物疗法
葛根素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学习
大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短暂性前脑缺血后大鼠海马细胞死亡形式的探讨
来源期刊 西部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缺血 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 海马 大鼠
年,卷(期) 2009,(1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与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38-1840,184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3.31
字数 33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511.2009.1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铁军 徐州医学院解剖和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61 333 10.0 16.0
2 樊红彬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45 259 7.0 15.0
3 刘志安 徐州医学院解剖和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48 173 9.0 10.0
4 王梅申 徐州医学院解剖和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10 92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缺血
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
海马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部医学
月刊
1672-3511
51-1654/R
大16开
成都市武候区浆洗街8号国嘉南苑10F-6号
62-243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5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542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