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阿Q”之所以被称之为“Q”,按作者的说法,是“我”在对小说主人公姓氏查考无稽的情况下,权从其发音“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为阿Quei,略做阿Q”。一般读者,均能理解,先生是以此隐述当时毫无社会地位的贫苦农民的卑贱。但笔者认为,从文本解读的多样性,特别是符号意义的形象性来说,仍有广阔空间可拓。
推荐文章
论阿Q的形象
精神胜利法
革命
忧国忧民
阿Q形象分析
阿Q
典型
形象
关于m'2(3,q)的上界
k-cap集
切线
m'2(3,q)
浅谈《阿Q正传》与《子夜》中的现实主义类型
思想启蒙
社会批判
现实主义
意象
比较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
鲁迅
茅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关于“阿Q”的“Q”形符号意义
来源期刊 江西教育:综合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符号意义 阿Q 社会地位 文本解读 主人公 “我” 多样性 形象性
年,卷(期) 2009,(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3.3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江平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符号意义
阿Q
社会地位
文本解读
主人公
“我”
多样性
形象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教育:综合版(C)
月刊
1006-270X
36-1048/G4
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
44-54
出版文献量(篇)
865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