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正畸临床工作中粘接面有充填体是常见现象,粘接剂与正常牙体的粘接效果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而在枯接面有充填体时的粘接效果鲜有报道.目的:观察京津釉质粘接剂和Superbond超强粘接剂及OrthoSolo Enlight光敏粘接剂在有Fx玻璃离子充填体的牙面上粘接托槽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2/04在沈阳市金属研究所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实验用离体牙为沈阳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提供,实验用牙保存期未超过3个月.方法:90颗正畸前磨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颗,实验组在颊面制备Ⅴ类洞,充填Fx玻璃离子水门汀,对照组不做充填处理.2组内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京津釉质粘接荆、Superbond超强粘接剂及OrthoSolo Enlight光敏粘接剂粘接托槽.主要观察指标:①通过电子疲劳实验机测量托槽脱落时的抗剪切强度.②观察托槽脱落后牙体及托槽底板的粘接剂残留情况.结果:当牙体粘接面上有Fx玻璃离子充填体时,OrthoSolo Enlight光敏粘接剂抗剪切强度大于Superbond超强粘接剂和京津釉质粘接剂(P<0.05).OrthoSolo Enlight粘接剂牙面残留粘接剂较多,粘接剂多残留于托槽底板表面.结论:在牙面上有Fx离子充填体情况时推荐使用OrthoSolo Enlight光敏粘接剂.
推荐文章
GC正畸玻璃离子粘接剂不同酸蚀时间对体外氟斑牙面与金属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
氟斑牙
牙酸蚀
GC正畸玻璃离子光敏粘接剂
剪切强度
粘接剂残留指数(ARI)
不同粘接剂对钛桩粘接强度的比较
牙科粘固剂
拉伸强度
GC正畸玻璃离子粘接剂不同酸蚀时间对体外氟斑牙面与金属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
氟斑牙
牙酸蚀
GC正畸玻璃离子光敏粘接剂
剪切强度
粘接剂残留指数(ARI)
两种正畸粘接剂粘接强度的体外实验研究
正畸
金属托槽
粘接强度
粘接剂
ARI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种正畸粘接剂粘接玻璃离子充填体的抗剪切强度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粘接剂 抗剪切强度 粘接剂牙面残留指数
年,卷(期) 2009,(8)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91-149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460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桂荣 63 245 9.0 12.0
2 侯志明 29 202 9.0 13.0
3 刘文伟 8 76 5.0 8.0
4 王弢 6 53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粘接剂
抗剪切强度
粘接剂牙面残留指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