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含义及其在针灸中的应用.方法:研读<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相关论述,总结各家不同的观点对命题进行研讨.结论:季节养生应根据人体的阴阳平衡,结合其生发、消耗两个方面.并总结"春夏养阳"应该是指消亢烈之阳热,养生发之少火."秋冬养阴"应该是除峻烈之阴翳,护濡养之阴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思想在针刺中的应用.
推荐文章
新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内经》
中医名词
注释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阴阳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探“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制为养
应时养生
阴阳互根
内虚而养
四时而养
脏腑分时而养
浅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阳气
津液
阴精
治未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针灸小议
来源期刊 陕西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针灸经络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46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
字数 35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369.2009.04.06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扬子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 39 306 10.0 16.0
2 沈亚琴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 7 25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陕西中医
月刊
1000-7369
61-1105/R
大16开
西安市西华门2号
52-2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163
总下载数(次)
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