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观点.历代医家对此句的注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代学者对此亦有各自不同的认识.从天人相应、脏腑阴阳、物质功能、饮食寒热四个方面阐述了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同时简单阐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治未病"中的应用.可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治未病"中的核心思想,对疾病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推荐文章
浅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含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阴阳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新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内经》
中医名词
注释
探“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制为养
应时养生
阴阳互根
内虚而养
四时而养
脏腑分时而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来源期刊 中医药信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阳气 津液 阴精 治未病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10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12
字数 37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656/j.cnki.1002-2406.190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绍峰 8 8 2.0 2.0
3 费国微 1 2 1.0 1.0
4 俞婷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阳气
津液
阴精
治未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信息
双月刊
1002-2406
23-1194/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132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76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