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肝纤维化是一种可逆性的病变,及时地干预肝纤维化的病程能够减少肝硬化及其致命并发症的发生.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目的:采用舒肝颗粒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观察其是否对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跨膜信号转导有影响,以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细胞学实验,于2008-06/2009-02在泸州医学院分子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肝星状细胞株HSC-T6购自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其表型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舒肝颗粒由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药物研究所提供,批号:20071120.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不同质量浓度(0.01,0.02,0.04,0.08 g/L)舒肝颗粒对HSC-T6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选择对细胞增殖无影响的剂量(0.01 g/L).再将HSC-T6细胞种板培养后,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其他处理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培养液中加入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液.舒肝颗粒组培养液中加入前面选择的0.01 g/L舒肝颗粒药液;联合用药组培养液中同时加入舒肝颗粒药液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液,剂量同上.主要观察指标:①肝星状细胞的形态.②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星状细胞表达Smad3和Smad7.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跨膜信号转导结果.结果:①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细胞形态类似于对照组,且伸展更明显,联合用药组,细胞形态更接近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各组均未见核固缩或凋亡现象.②免疫组织化学法测Smad3和Smad7在对照组分别表达较高;转化生长因子β1能轻度上调Smad3和Smad7的表达(P<0.05):而舒肝颗粒组和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Smad7表达上调更为显著,为对照组的1.99倍(P<0.01).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舒肝颗粒组上调Smad7mRNA表达(P<0.05),而Smad3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1(5μg/L)作用后,Smad3和Smad7表达均上调(P < 0.05).联合组作用的影响是Smad7上升1.01倍(P < 0.05),但Smad3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① 转化生长因子β能刺激smad3和smad7的基因表达,使R-Smads/I-Smads之间的反馈调节机制重新达到平衡.②舒肝颗粒可能通过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抑制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且抑制程度与药物剂量呈一定依赖关系.③舒肝颗粒可能通过上调smad7的表达,抑制TGF-β/smad信号转导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