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表面分子印迹和溶胶-凝胶技术,以对位红作为模板分子,离子液体作为辅助模板,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制备对对位红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硅球.红外分析表明,APTES已连接到活化硅球的表面并与对位红发生反应,生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吸附和竞争试验,对印迹聚合物硅球的选择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对位红的吸附容量为13.49mg/g,明显高于非印迹聚合物6.41 mg/g,而印迹聚合物和非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Ⅰ~Ⅳ号的吸附容量相差很小.对位红在印迹聚合物中的分配系数为145.0,明显高于其在非印迹聚合物中的分配系数59.8.本试验中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
推荐文章
沸石材料的改性及其对水体污染物的吸附性能
沸石
改性
制备
污染
吸附
废水
有机-无机杂化聚离子液体材料制备及其对染料吸附性能的评价
离子液体
杂化聚离子液体材料
染料
吸附
喷雾干燥法制备氧化镁材料及其吸附性能
喷雾干燥
MgO
吸附剂
纳米结构
污水
多孔氧化镁/硅藻土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氧化镁
硅藻土
多孔材料
吸附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位红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选择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对位红 分子印迹 光谱分析 选择性识别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168
页数 分类号 TS2
字数 34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7848.2010.04.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海华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47 1325 19.0 29.0
2 宋佳明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 22 2.0 2.0
3 王硕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7 823 15.0 22.0
4 徐志祥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31 113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9)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对位红
分子印迹
光谱分析
选择性识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90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