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测定了海南猪、海南猪母猪与杜洛克公猪杂交后代的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并对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的 5′上游区域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黑猪与其母本海南猪相比,活体重、胴体重、屠宰率、胴体长、瘦肉率均有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较好等优点,但也有体型偏小、前期生长发育缓慢和瘦肉率低等缺点[1-2].笔者利用海南猪母本,杜洛克公猪做父本进行二元杂交,F1代为海南杂交黑猪.通过比较海南猪与杂交黑猪的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分析杂交效果.同时,对海南猪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5'上游区域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探讨海南猪优良肉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旨在为海南猪品种的改良和育种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猪Haln基因与H-FABP基因研究
Haln基因
猪应激综合征
H-FABP(基因)
IMF
松辽黑猪×野猪杂交猪H-FABP mRNA基因的组织分布研究
松辽黑猪×野猪杂交猪
H-FABP mRNA
组织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南猪杂交效果及海南猪H-FABP 基因和MyoG 基因5′上游区域的遗传变异研究
来源期刊 热带生物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海南猪 杂交 肉质 分子机理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1
页数 5页 分类号 S828.8|S813.3
字数 35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7054.2010.01.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科榜 海南大学农学院 56 219 8.0 12.0
2 李笑春 海南大学农学院 29 198 9.0 13.0
3 韩新畴 海南大学农学院 11 71 4.0 8.0
4 陈斌玺 4 34 2.0 4.0
5 米华存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13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海南猪
杂交
肉质
分子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生物学报
季刊
1674-7054
46-1078/S
大16开
海南省海口市
84-32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7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90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