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2-溴苄基膦酸二乙酯结构基础上,合成两个系列(E)-1,2-二芳基取代乙烯类化合物(Ⅴ1~Ⅴ9,Ⅵ1~Ⅵ4),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实验.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多数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化合物Ⅴ4、Ⅴ9的活性较好.结果表明,(E)-1,2-二芳基取代乙烯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化合物.
推荐文章
2-取代芳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
苯并呋喃
仿生氧化偶联
合成
新型噻吩并四氢吡啶芳酸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噻吩并四氢吡啶
芳酸醚
合成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新型咪唑烷基芳基取代吡喃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α-芳乙烯酰基α-羧基二硫缩烯酮
咪唑烷基芳基吡喃二酮
合成
表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E)-1,2-二芳基取代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来源期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E)-1,2-二芳基取代乙烯类化合物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合成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9-423
页数 分类号 TQ460.31
字数 343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国华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62 295 9.0 13.0
2 钟启星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4 16 1.0 4.0
3 谢芝丽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1 1 1.0 1.0
4 胡杨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6 21 2.0 4.0
5 洪玉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2 10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E)-1,2-二芳基取代乙烯类化合物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合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5048
32-1157/R
大16开
南京市童家巷24号28信箱
28-115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3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