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合成化学       
摘要:
噻吩并[3,2-c]四氢吡啶和噻吩并[2,3-c]四氢吡啶分别与取代苄溴(2a~2g)经取代反应后,用2 mol·L-1氯化氢乙醚溶液成盐合成了噻吩并四氢吡啶衍生物(3b~3e,3g和5a~5g);噻吩并[3,2-c]四氢吡啶酮与取代苄溴经取代反应,再与乙酸酐缩合,最后经2 mol·L-1氯化氢乙醚溶液成盐合成了噻吩并四氢吡啶衍生物(7d,7e,7g~7i).3,5和7均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 H NMR和ESI-MS表征.大鼠体内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结果表明:3,5和7均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7d,7h和7i的抑制率分别为66.2%,86.8%和88.3%,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噻氯匹啶.
推荐文章
新型噻吩并四氢吡啶芳酸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噻吩并四氢吡啶
芳酸醚
合成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E)-1,2-二芳基取代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E)-1,2-二芳基取代乙烯类化合物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噻吩并四氢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来源期刊 合成化学 学科
关键词 噻吩并四氢吡啶衍生物 合成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血栓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7-301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26|O62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016.04.1539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登科 40 157 7.0 8.0
2 刘颖 20 93 6.0 8.0
3 王平保 34 136 6.0 9.0
4 樊梦林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 1 1.0 1.0
6 姜希明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0)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噻吩并四氢吡啶衍生物
合成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血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合成化学
月刊
1005-1511
51-1427/O6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4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