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研究研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稻麦轮作的O3-FACE平台系统.平台主要由O3供应系统、O3释放系统以及平台监控系统3大部分组成:FACE圈O3目标浓度设定值为高于对照圈O3浓度50%;系统根据风向、风速、FACE圈内中心点O3浓度值等因素控制布气.平台运行3年以来,85%以上布气时间内,平台控制区域O3浓度波动在控制目标值的±15%之内;90%以上布气时间内,平台控制区域O3浓度波动在控制目标值的±20%之内.FACE圈内O3浓度分布基本随风向由边向中心逐步降低,作物生长季内圈内O3浓度分布与控制中心点的O3浓度相比,变幅小于±10%.在低风速条件下(风速<0.3 m/s),80%布气时间内,平台控制区域O3浓度波动在控制目标值的±20%之内.
推荐文章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常规稻颖花形成的影响:FACE研究
FACE( free air ga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
臭氧浓度升高
常规水稻
颖花
分化
退化
近地层臭氧浓度增高对稻米品质的影响:FACE研究
水稻
臭氧胁迫
FACE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蒸煮/食味品质
营养品质
臭氧胁迫使两优培九倒伏风险增加——FACE研究
水稻
臭氧(O_3)
FACE(Free Air ga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
倒伏
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O3-FACE
胞间CO2浓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农田开放体系中调控臭氧浓度装置平台(O3-FACE)研究
来源期刊 土壤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臭氧 开放体系 FACE 农田生态系统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3-841
页数 分类号 S181
字数 786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93)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69)
二级引证文献  (119)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5(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7(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8(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臭氧
开放体系
FACE
农田生态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土壤
双月刊
0253-9829
32-1118/P
大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南京土壤所内
28-21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0
总下载数(次)
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