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设计了混合单催化层[m(PtRu):m(Pd)=1:1]、双催化层[m(PtRu):m(Pd)=1:1]和三层催化层[m(PtRu):m(Pd):m(PtRu)=1:2:1]等阳极催化层结构的膜电极组件(MEA),催化剂总载量均为8 mg/cm2.混合单催化层和三层催化层可提高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稳定性和燃料利用率.以2 mol/L甲醇+10 mol/L甲酸为燃料,三层催化层MEA的峰值功率密度从以10 mol/L甲酸为燃料的36.6 mW/cm2提高到43.1 mW/cm2,放电电压从0.44 V提高到0.45 V.
推荐文章
柱式膜组件结构的CFD优化设计
柱式膜组件
计算流体力学
Euler方法
多孔介质模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结构优化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膜电极制备
结构优化
膜电极性能
铋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人发中锌的含量
铋膜电极
阳极溶出伏安法
测定
人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FAFC膜电极组件阳极催化层结构的设计
来源期刊 电池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 性能 阳极催化层 膜电极组件(MEA)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4-187
页数 分类号 TM911.46
字数 43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79.2010.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辉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179 2701 25.0 46.0
2 邹志青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15 50 3.0 6.0
3 康永印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1 2 1.0 1.0
7 任明军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
性能
阳极催化层
膜电极组件(ME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池
双月刊
1001-1579
43-1129/TM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仰天湖新村1号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1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2384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