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心电图应用于临床已逾百年,但是对于T波形成的基础心脏电生理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随着心室肌M细胞的发现,部分学者应用心室组织块记录心室心内膜、心外膜和M细胞之间的跨壁复极离散,并与同步记录的模拟心电图T波相对应,认为T波主要是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所形成.但是,与心室组织块相比,在体情况下全心室相对长的心室激动时间、较快的心室率、电耦联以及电张力等都可能造成跨壁离散的减少,而且一系列在体标测心室复极的研究均未能记录到与T波一致的显著的跨壁复极离散.相反,心室整体的三维复极离散显示与T波相符.心室跨壁离散与整体离散在T波形成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家兔高钾血症心电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高钾血症
心电生理
家兔
针刺干预弱视的电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针刺
弱视
视觉电生理
诱发电位
在体多通道技术
棉纤维发育的分子生理机制
棉花
纤维发育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胎萌的生理机制
胎萌
生理机制
脱落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T波形成的心电生理机制及其争议
来源期刊 心血管病学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T波形成 心电生理 机制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7-500
页数 分类号 R331.38
字数 24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3934.2010.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延宗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273 1091 18.0 24.0
2 夏云龙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182 426 11.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94)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9(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T波形成
心电生理
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心血管病学进展
月刊
1004-3934
51-1187/R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青龙街82号
62-16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2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1337
论文1v1指导